县长专家共识 | 农村清洁取暖应跑慢点 别跑错了方向

   来源:炉具网    日期:2019-04-09 09:01:08    浏览:914
100

        清洁取暖关乎民生、民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变革。我国取暖地域广阔,农村情况复杂,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因地制宜”构建农村用户“用得好也用得起”的清洁取暖发展方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在前不久结束的清洁取暖县长论坛期间,地方政府部门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围绕农村清洁取暖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

        清洁取暖不等于清洁能源取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凤起认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不等于清洁能源取暖,不能划等号。煤炭通过各种技术实现超低排放后,可以称为清洁化能源。打赢蓝天保卫战里明确提出“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宜热则热”,一些地方推进过程中,对于政策文件理解片面,大力推进煤改气、煤改电,背离“宜”字,正确理解“宜”字应包含两个基本因素:一是物质可获得性,二是经济性。

        对于清洁取暖概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相关人士表示,清洁取暖并不等于清洁能源取暖,清洁取暖目标,清洁能源取暖是用清洁能源怎么样去取暖,这两个完全是两回事,首先要把概念弄清楚。

        对于因地制宜难落地的情况,长期参与调研的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副主任刘广青表示,“中央政府发了清洁规划之后部署到各级省政府,省政府布置到市政府,市政府再布置到县政府、乡政府。政府写文件好写,但文件落实难,因地制宜难,居民需求难,资金到位更难。”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国家制定的政策措施与地方发展实际情况有偏差,技术路径规定过于死板,考核办法过于单一简单,县级政府没有选择和决策权,只能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

        打牢基础,可持续、可复制是关键

        目前的清洁取暖均建立在高额的财政补贴基础上,但从长远角度看,补贴不可持续或面临补贴退坡,在这种局面下,如何有效保障清洁取暖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地方政府部门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对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与经营管理部主任孙峙峰认为,不论是农村建筑还是城镇建筑,如果建筑节能本身不好的话,不论烧什么都浪费。不论是用电、气、煤、生物质能,从供热角度来看,建筑能效提升迫在眉睫,如果没有建筑保温,不论改成怎样的技术路径,都不会太成功。对于推进清洁取暖,可持续性、可复制性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结合当地气侯和资源条件,充分考虑农民生活习惯进行改造。

        在鹤壁市清洁取暖办公室负责人肖慧看来,农村清洁取暖因地制宜很关键。清洁取暖是个体系化的工程,既有城镇也有农村,经济水平和承受成本是不一样的,要把清洁取暖在县城和农村地区进行区分,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技术路径,有些地方采取战略性或者一刀切推广,虽然暂时任务完成了,但没有充分尊重老百姓的习惯和自身感受,今后可能会出现散煤复燃的情况。

        河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张百良教授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农村能源的主体地位是农民,在推进过程中如果违背了农民要求的标准和意愿,这个后果谁来承担?保温与供暖同等重要,所以农村的保温应该与供暖同时启动,尤其是保温的改造。各种模式要深入进行探讨,要经过实践的考验,用农民要求的标准来衡量工作,接地气、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把事情办好。

        困惑|不舒服 地方政府和企业有苦衷

        清洁取暖改造经过两年的推进已向纵深发展,按照《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要求,计划到2019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要达到50%,清洁取暖工作已发展到一个关键攻坚期。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地方主管政府和参与实施单位,有怎样的认知和体会呢?

        对此,山西某县副县长表示,由于时间紧,2018年他们县农村近9万户,目前只完成3万户,剩下的6万户怎么办?压力非常大。2017、2018年在推进工作的同时,先找容易的推进,剩下的是难点。红头文件里面说“政府推动,企业主导”,但是在三年时间里能否实现,没有给政府和企业之间过多的磨合期。现在是“政府主导,企业配合”,出现三个不舒服,政府财力有限负担不起不舒服,企业资金回笼不及时不舒服,老百姓取暖成本增加不舒服。

        陕西某县副县长表示,作为清洁取暖基层政府实施部门存在困惑,主要是时间紧、任务重、资金压力大;排放的困惑,当地是传统产煤大县,2017年县城宾馆使用燃煤锅炉,2018年企业花26万元改成兰炭锅炉,相关部门说不让烧,原因是兰炭是不是清洁能源没有定论,企业想改成生物质锅炉,但陕西规定氮氧化物排放要在100mg/m3以下,很多生物质锅都难以达到这个标准,地方政府很困惑。三是农民承受能力的困惑,过去农民每天取暖成本只有20元,现在用电炉子、壁挂炉或生物质炉具,每天需开支40-50元,农民承受力为1500-1600元/年,如果取暖费每年超过3000元,是难以接受的。四是财政补贴可持续的困惑,三年试点城市有补贴,三年后怎么办?对于财政补贴的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表示疑惑。

        老万公司参与北方清洁取暖较早,对于当前的清洁取暖感触颇深。公司董事长邢立力表示,在推进清洁取暖工作中,企业的一个明显感受是政府为主。政府主导一切,大多数居民用不起,也不好用。最直接的表现是“快”和“难”。清洁取暖推进的太快,在快速推进过程中,政府、企业包括老百姓都准备不足。“宜”字当头没有搞清楚;地方配套资金到不了位,企业认为机会多,到处有工程,想赚快钱,产品研发和技术质量、售后服务跟不上。

        跑慢点,总比跑错了方向好

        陕西某县负责人明确地表示:“农村清洁取暖应先试点、后推广。我们宁可走慢点,也不能把方向走偏了。”他建议:对于清洁取暖补贴,应该“先补房子,再补炉子”。已经盖好的房子,也要做好保温改造。同时,要真正把农村用户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效率中心相关人士认为,在推进清洁取暖过程中,中央应把压力降一降,不要追得太急,应跑慢点。现在跑慢点总比跑错方向要强。推进清洁取暖,“节能”是第一能源,从这个概念反思我们开展的工作,恰恰没有把节能放在主要位置考虑,而是考虑用什么样的能源和技术路径。

        对此,山西省长治市发改局领导表示,地方政府在推进清洁取暖过程中主要面临资金问题、资源问题、质量问题、标准问题和政策问题。政策指导提出“宜煤则煤”,怎么才算“宜煤则煤”,领导不敢放开谈,我们处在“煤海”之中,却要舍近求远,放弃煤炭选择其他高价能源,为什么不能就地取材,就地研究,解决我们当地丰富的资源?不让烧煤需要有一个过程,如果没有制定相应的时间进度和标准体系,就容易出问题。在标准制订上,地方迫切需要有一个区域性的政策,才能保证大步往前走。

        农村清洁取暖要放在系统中考量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推动清洁取暖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能源侧角度看,建立可循环发展的农村能源生态体系是实现清洁取暖的重点,如何结合区域现实状况构建乡村现代能源体系?

        对此,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气候变化政策研究部副主任冯相昭认为,农村清洁取暖定位不仅是单纯的农村取暖问题,应该放在更大范围内考虑,应该站在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设施这个角度来考虑,只有这样,农村清洁取暖才可能是长效的、可持续的。

        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所长刘杰看来,农村清洁取暖不只是取暖的问题,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站在构建农村“一体化”现代能源结构以及现代农村用能体系的位置统筹考虑。农村清洁取暖要从可持续发展方向去考虑,从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统筹考量,不仅是考虑某一种技术路径的问题。这一观点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王久臣的认同。

        王站长认为,农村清洁取暖还应紧紧抓住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及农村能源革命的机遇,并主动与打赢蓝天保卫战结合起来。“事实上,借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东风,实施农村清洁取暖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