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居民生活能源供给

作者:王 浩    来源:炉具网    日期:2015-05-14 09:45:19    浏览:1135
100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居民生活能源供给

—— 农业部规划设计院能源研究所所长 赵立欣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居民生活能源供给

       【2015节能环保炉具(锅炉)及生物质燃料成型设备行业发展论坛-发言摘要 四】

       今后我们的行业有什么样的发展潜力、还有什么样的机遇、克服什么样的问题?我从这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新型城镇化中的居民生活用能供给问题。

       一、我国农村能源消费现状

       我想从整个宏观和微观层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现状和具体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7.5亿吨标准煤,煤炭占了绝大多数,全年的煤炭表观消费最约40.2亿吨,但是净进口量达3.2亿吨,占到7.96%;石油表观消费量4.98亿吨,进口量达到2.28亿吨,占56.6%;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780亿立方米,进口量更大,占到30%,而且进口量每年都在提升。2013年,我们国家能源自给率为90.7%,以煤炭为主,总体来讲,能源供应量随着经济的发展还是日趋紧张。从农村来看,我国有近7亿居民生活在农村,这是一个户籍统计的数据,还有很多农民外出打工,没有办法计算。到目前为止,农村生活还是主要依靠煤炭和物质燃料。据统计,近60%的农村能源消费来自于农村的居民生活用能,生产用能占40%,生活用能占了大部分。

       我们国家目前的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能源需求在增大。品种以煤炭、生物质为主;终端用能采暖、炊事占90%;炊事用能,生物质、煤炭用户占86%;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现代燃料普及率仅12.7%。从取暖用能看,占农村家庭用能的三分之一,这是全国的统计,我想北方采暖用能占的比例更大,而且采暖能耗逐年在增加,南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需求也是在增大的。

       二是总体来讲,农村能源利用效率低,资源浪费比较大。

       三是人均商品能源消费水平比较低。目前,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中商品能源消费仅为城市人均50%左右,有一些资源只有1/3左右,我们就按50%左右计算,我们后面的计算都是按50左右计算的,农村的居民用能,今后的增长潜力是非常大的。

       我们来分析几组数据,京津冀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看一下农村生活耗煤量有多大。京津冀农村煤炭消费总计4224万吨,占京津冀地区煤炭消费总量的11%,这个比例是很大的,其中河北省农村的煤炭消费量最大。煤在京津冀地区的生活能源消耗中占比分别是:北京55%,天津61%,河北62%。农村散煤主要用于取暖和炊事,而且冬季煤耗最大,用于小锅炉取暖也占了一部分,还有农业生产。京津冀取暖和炊事用煤量占77%,其他耗煤量是23%,

       煤炭作为我国最主要能源品种,而且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是主导的状态是不会改变的,但是煤炭的低效燃烧,特别是非清洁燃烧造成很大的空气污染,同时,散煤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每年小锅炉和一家一户低效的燃煤量比较大,而且每到供暖季户均燃煤量为1-3吨,没有污染控制措施,低空排放,吨煤排放量远超全社会煤炭排放,这样就造成了雾霾。而且我们现在散煤的质量比较差,灰分和硫分相对较高。京津冀地区农村的燃煤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非常大,北京粉尘排放占35%,天津占18%,河北占20%。农村烧散煤氮氧化物的污染贡献率相对比较低,但是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排放对污染贡献率非常高,特别是北京和河北,在这个区域农村的燃煤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占的比例超过了20%。

       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能源消费变化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要达到42亿吨标煤,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供应缺口达6.3亿标煤,对外依存度上升,能源安全形势严峻。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新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对能源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近几年发展情况有一组数据表明:城镇化每提高1个百分点,会拉动8000万标煤的使用。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实现1亿人口转移,拉动全国8亿吨煤能源消费。我们现在的能源已很紧张了,而且能源结构不合理,再加上8亿吨煤的消费,给我们能源供给的压力非常大,而且会雪上加霜。这更将严重威胁我国脆弱的能源供应结构,增加化石能源的消费,同时也将带来更加严重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区域环境污染。所以我们这个生物质能行业面临机遇和挑战。首先在城镇化的过程中,8亿吨标煤如何解决?第二城镇化中能源供给肯定不会是现在的散煤为主,生物质能一定要提高品位。第三城镇化和一般的城市不一样,周围是农村,在农村通过农业生产有大量有价值的农村废弃物现在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这也是一个资源,如何解决8亿吨标煤,生物质面临更多机遇。

       三、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居民生活能源供给思路

       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保证8亿吨能源供给,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判断。

       首先是今后能源的清洁化、便利化是重要方向;能源需求总量增加,但结构要优化,城乡能源消费方式逐渐趋同,农村商品用能将是城里的一半。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对能源需求和商品能源的需求要逐渐的和城市一样。

       其次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重要手段。农村的可再生能源经济性和煤炭相比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推广过程中遇到了障碍,但是我们认为政策支持到位,完全可以实现生物质能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第三是散煤替代和清洁化利用是控制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改善空气质量,必须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劣质散煤使用,大力推进清洁煤替代劣质煤,逐步以可再生能源为主替代散煤。

       第四是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给予保证。近期散煤的体制和清洁化利用是我们主要的一个利用的途径,从政策上来讲,不管是从国家层面和各省市层面都发布了很多体制、清洁化利用激励措施和行动计划,这些都提到了散煤的体制化、清洁化问题,还有农村煤质和清洁化提出要求。从标准来讲,国家制订了民用煤炭产品质量标准,对民用和工业用媒的硫分和灰分提出了标准,而且地方标准更加严格,北京市标准非常的严格,高于国家标准。从监管层面来说,国家做了大量的工作,强化煤炭产品质量的监管,定点定向定质的管理,从源头上控制煤炭质量,保证煤炭的清洁性。

       第五是大力推广先进民用炉具。在很多省市,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出台很多政策推广先进民用炉具,特别是河北省这两年加大力度,推广散煤、型煤和生物质通用炉型,通用的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个就不展开讲了。

       四、可再生能源替代、清洁能源便利化

       今后,生物质区域供热技术很有发展潜力,特别是小城镇取暖。城市如果一家一户用煤炉,不管使用生物质还是散煤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一般用天然气、液化气解决炊事问题,但是取暖也都靠天然气,我国的天然气是远远不够的,今后全国范围内,生物质技术一定是在一个阶段内发展的重要技术。对此,国家能源局有一些政策,以前的绿色能源示范县不搞了,还有对燃料厂秸秆的使用政策都停了,去年国家能源局和环保部关于示范建设项目,要建120个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等。既然做了成型燃料行业,就不要气馁,国家的政策会推进发展,今后还会支持的,但是要注意,所有项目都应该严格达到排放标准,而且这个排放标准非常严格,目前我们区域供热很多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秸秆为燃料的燃烧问题能不能达到国家标准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从燃料成型过程来讲,能耗比较高,“十二五”期间,科技部立的课题研究目标,是生产1吨成型燃料电耗应该小于70千瓦时,这个数据是包括原料从粉碎一直到最后成型,目前在这个行业中以秸秆为原料的还很难达到这种能耗,成型过程的能耗还是比较高的,而且一些关键零部件磨损比较严重,更换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成型燃料的燃烧排放达不了标,这是我们面临关键的问题。

       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区域供热,特别城镇化过程中区域供热的趋势是非常好的方向,给大家列举北京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这也是今后对全国的标准。排放要求非常严格,这也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如何从技术上创新来解决燃烧排放的问题。

       在上个月发布2015年生物质能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在一些地区也要开展一些示范工程建设,这些整个都是国家投资的,要整个升级转型。还有另外一个政策也值得一提,就是2014年河北省的一个世行贷款项目获得批复,这个项目准备建设6处沼气工程,国家还有世行投资都非常大。其他的补贴,如发电上网也有一些补贴,现在也一直探索沼气利用是不是有补贴。这应该是今后城镇化过程中解决居民炊事用能,提高用能品质很好的一个方向。当然现在原料也存在问题,如发酵产气不稳定,转换率比较低,特别是沼渣、沼液的处理也是一个问题。

       我再介绍一下生物质热解气炭化联产技术。提供清洁便利的炊事用能,主要是家庭取暖、发电、生产生物天然气等高值产品是今后一个方向,尽管目前产业化还不多,但是我个人认为也是今后的一个重点方向。发展生物质热解气炭化联产技术遇到一些困难,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利用秸秆生物质资源进行热解、炭化,在炭化过程中生产出生物燃气,供居民炊事取暖。而且还有一项技术把这个焦油进行二次裂解,生产更好的燃气。同样生产出生物炭也是副产品,可以回归农田,提高秸秆的有机质,这个可以满足我们的用能需求。

       最后总结一下,虽然我们生物质产业目前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但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能源从数量和质量有一个大幅推动的需求,为生物质能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当地农业生物质资源,加大科技创新,解决瓶颈问题,为推动农业革命解决环境污染做出贡献是我们工作者的责任。

       相关链接:2015节能环保炉具(锅炉)及生物质燃料成型设备行业发展论坛专题报道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