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将加大力度扶持秸秆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 农业部科教司生态能源建设处副处长 强少杰
【2015节能环保炉具(锅炉)及生物质燃料成型设备行业发展论坛-发言摘要 三】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有了新的改善,但是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农村人口规模庞大,社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还比较落后,农村改革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与挑战增多,特别是大量的农村人口还依靠老式炉具、秸秆等产品炊事采暖,生产、生活用能仍依靠秸秆,不仅造成了当地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破坏,还直接损害了农村妇女和儿童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并做出了一系新的部署,中央不断加大对农村农业建设的投入,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技术进步快速发展,产业实力明显提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节能炉具方面,我国研发的各类生物质炊事炉、采暖炉和多功能炉具,具有燃烧充分、上火速度快、使用方便,干净卫生等特点,热效率由35%提高到60%以上,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农户的各种需求。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累计推广省柴节煤炉灶1.23亿台,节能炉3100万台,节能炕1900多万铺。此外,农业部与全球清洁炉灶联盟达成了合作共识,拟到2020年在中国4000万家庭推广清洁炉灶和燃料,在2030年全部要淘汰低效炉灶和燃料。
在生物质成型燃料方面,解决了成型设备性能低、部件磨损严重及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实现了商业化,有14家企业通过了全国生物质成型燃料设备耐久性测试,组织制定了有关生物质成型燃料行业的国家和行业标准20余项,构建了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标准体系,目前年产生物质成型燃料约600万吨以上。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细颗粒物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相关研究表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每年因秸秆焚烧问题,向大气排放的颗粒物有数10万吨,区域内PM2.5日均浓度平均增加到了60.06微克/立方米,最多增加到了127微克/立方米。秸秆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及颗粒物成为雾霾天气的污染源之一。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是当前治理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初步估算,2014年我国秸秆可收集量为8亿吨,综合利用了6亿多吨。与2009年相比,在秸秆收集量增加1亿多吨的情况下,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了9个百分点。目标任务完成进展顺利,秸秆焚烧工作有所好转,环保部在夏季检测到的火点事故比2013年下降了50%,秋季监测到的火点事故比2013年下降了19%。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秸秆分散,体积大,密度小,经济性差,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大气污染防治法》,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切实解决好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物问题,农业部将加大工作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建立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加快秸秆综合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具体有:
第一,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按照秸秆产地合理区域半径内就近利用原则,降低收储运成本,建立健全政府推动、秸秆利用企业和收储组织为中心,经纪人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储运体系。
第二,组织开展示范引导。农业部将选择京津冀大气污染重点区域,在今年启动秸秆全态化利用试点,以县为单位,因地制宜开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利用,从秸秆的收储运等不同环节整体推进,从根本上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
第三,完善GDP政策,继续巩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各地出台的补贴资金,特别是要抓好政策落实,拟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秸秆初加工用电享受农业用电政策,收储运纳入农机管理,秸秆运输费减免,扩大税收优惠范围,信贷扶持等政策措施,并研究设立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
第四、加快产业化进程,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研究秸杆利用产业链,培育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今后,我们将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拓宽工作领域,加强人才培养,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大力推广农村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采取以户用沼气、生物质成型燃料、省柴节煤炉灶炕和太阳能等技术,解决农村居民基本生活用能问题,减少颗粒物等大气污染排放物。结合新农村城镇化建设,大力推广大中型沼气工程,秸杆集中供气等工程,生物质炭气油联产工程项目。为小城镇和中心村提供生活燃料,建立热力供应等商品能源,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在北方地区,推广太阳能建筑物,加快农村民房、农村中小学、农村卫生院的建设供暖改造。利用小水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小风电等技术,解决远距离电网、偏远山区无电地区的电力供应问题。